跨境电商平台SHEIN的上市之路太曲折了,从前年到去年、从去年到现在,这家公司一直都在不遗余力地追求上市。不过总是事与愿违,这家公司每次在临近上市时,总会因为各种各样的丑闻而计划搁浅。
比如早在2023年12月时,就有媒体爆出“SHEIN即将在纽约秘密递表将赴美上市,但最终因侵权、劳工、环保等问题未能如愿,不得已转投伦敦。”但遗憾的是,这次转投伦敦依然没成功上市。
这次上市计划搁浅后,SHEIN仍未打消上市念头。路透社最新的报道显示,SHEIN为了继续推进在美上市计划,不惜将中国棉花拒之门外。
路透社的报道显示,Shein负责EMEA地区的总法律顾问Yinan Zhu向英国议会委员会主席提交的书面证据中表示,该公司要求其合同制造商在美国这个最大的市场销售产品时,只能从经批准的地区(不包括中国)采购棉花。批准的棉花来源包括澳大利亚、巴西、印度、美国,以及在”有限情况下”来自欧洲、中东、非洲和东南亚的某些国家,但并不包括中国。
这种直接将中国棉花排除在外的做法,惹恼了很多SHEIN的粉丝——根据GlobalData的服装分析师Leonie Barrie在一封电子邮件中的内容显示,中国棉花产产量目前占全球产量的22%。
而且中国棉花产量高、品质好,历来是很多品牌竞相采购的目标,但SHEIN为了满足自己顺利登陆美国资本市场的目的,在大范围采购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棉花的同时弃用中国棉花,很多消费者认为这是典型的背信弃义。
而且这还不是SHEIN第一次如此表态,早在去年6月时,英国《金融时报》就援引知情人士透露的消息显示“SHEIN私下游说美国决策者,向他们保证公司有严格的制度来阻止其供应商使用中国棉花。”
“去中国化”并不仅仅只是弃用中国棉花,在其他方面,SHEIN也多次表现出了明显的“去中国化”。
2022年1月,36氪援路透社的报道中提到SHEIN创始人许仰天正考虑更改国籍赴境外IPO,此消息一经发布即引起行业关注,但许仰天最终也并未出面澄清。除此之外,SHEIN副董事长马塞洛·克劳尔此前在沙特阿拉伯的人工智能峰会时,更是在峰会上称“SHEIN是一家新加坡公司,只是借助中国的制造业和供应链”,此言论同样引起行业轰动。
从国籍到身份的变动,再到现在“不用中国棉花”,SHEIN的这种“去中国化”的举动已经相当明显。
但并不为太多人所知的是,SHEIN的早期发展阶段几乎是“借助中国供应链优势,高性价比的产品和快速的时尚更新速度”的优势,才得以让SHEIN迅速打入北美、欧洲、中东、印度、东南亚和南美等多个市场,成为全球知名的快时尚电子商务公司。但遗憾的是,随着SHEIN想要登陆资本市场时,为了上市就刻意“去中国化”的各种骚操作也就昭然若揭。
一方面既要依赖中国强大的供应链优势,但一方面又要刻意“去中国化”,这种吃相也导致了很多消费者对SHEIN再无一点好感。
中国供应链为SHEIN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良好的商业环境,为SHEIN的“小单快返”成功模式提供了无数空间与机会,但SHEIN 却在取得成功后极力淡化中国背景甚至在关键时刻“背后插刀”,这种做法已经让很多消费者对其天怒人怨。
但关键在于,为了追求上市而刻意“去中国化”的操作,就能让SHEIN实现商业筹码吗?
事实会用数据说话。
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综合公开报道整理的数据显示,SHEIN不仅在声誉和企业口碑方面让很多消费者不再信任,而且在营收方面出现了逐年下滑的趋势——数据显示,2020-2023年间,SHEIN营收增速分别约为 211%、60%、53%、40%,曾经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。
同时,SEMrush的网站数据也显示,SHEIN用户访问量从去5月份以来呈现大幅下滑的态势,短短3个月时间下滑幅度超过11.6%,如此程度非常罕见。
营收与用户访问量双重下滑趋势下,SHEIN急于上市的理由或许就不难理解了。
但这种为了上市而将中国当做垫脚石的操作,就一定会给SHEIN带来新的时代和机遇么?目前来看,可能性很低。
时间会给出答案。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创造权威IP 赋能创业者——IP百创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创造权威IP 赋能创业者——IP百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