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读娱专栏作家
-
《180天重启计划》:轻喜剧的“糖衣”,如何包裹复杂的现实议题?
《180天重启计划》的审美趋向,是既不再重复苦难的女性叙事,也不再重复“塑造敌人再打靶”的男女对立叙事,而是希望在现实的基础上塑造一种理想化的状态,挖掘出人性中那些可能的美好一面。
-
黄圣依投身文旅短剧,这会是门好生意吗?
“微短剧+文旅”的蓬勃发展,是政策引导、市场活力以及行业探索共同作用的结果。可以预见的是,接下来,各大视频平台和各地文旅部门将会大力推动“微短剧+文旅”,后续还将会有更多类似于像黄圣依参与创作的南安文旅微短剧出现,进一步推动文旅消费升级以及商业化的探索。
-
《双影奇境》怎么就击中国人了?
当下中国游戏市场PC/主机端的高品质游戏需求正在觉醒,高水准双人合作游戏或许正是一个适合的切入点,它适合中国玩家、吸引中国玩家,能产生不错的话题性,也能推动游戏行业走向开发者与玩家、技术与创意、商业与艺术共同成长的新阶段。
-
古装大女主,不应该局限在“公式化搞事业”里
“开店流”风潮看似让古代女性角色摆脱了闺阁束缚,但套路化的粗暴移植,日渐构成了一种不真实的“伪独立叙事”。这反而消解了女性奋斗的真实重量,暴露的是创新力的枯竭与创作的路径依赖,对于下一个爆款而言,创新求变是势在必行的了。
-
两会观察丨AI话题备受关注,哪些内容与文娱行业相关?
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(CNNIC)发布的《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(2024)》显示,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用户规模已达2.49亿人,占整体人口的17.7%。用户规模的快速增长背后,潜藏风险也被放大。这也启示着在人工智能的具体应用上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、法规,推进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向好发展。
-
还好女性向游戏不只有乙游
在乙游支撑女性赛道许久后,是时候让更多类型游戏闪亮了,当恋爱谈腻了、战斗打累了后,寻找并发现更多未开发的乐趣也是必然的。
-
“后哪吒时代”的电影市场:黑马难觅,影院再入洗牌周期
非票房收入在未来很可能是许多影院发展的重要方向,这种“场景化利用”的思路,也就是“经营人流而非电影票”,或许已经是行业发展到这个阶段的必经之路。
-
综艺要出圈,就得先制造新“麦琳”?
从长远来看,节目组在社交平台围绕有争议的内容展开营销,并在社交平台算法推荐的加持下“精准”推送,久而久之会让观众对这类内容产生审美疲劳甚至脱敏,进而丧失对于综艺节目的兴趣,这之于综艺行业本身而言是“弊大于利”的。
-
综艺的轻量化实验,能击中当下用户的心巴吗?
从逻辑来看,更低制作成本、更小体量、更灵活排播的微综艺,确实更符合当下用户市场的娱乐内容消费偏好,但这也意味着这些内容更要直面与短视频的竞争,因而如何做好微综艺或许是比做出优秀长综艺更难的一件事。
-
广告、游戏业务带动全面盈利,但B站商业化仍未到“完全体”
以B站内容在当下互联网中的独特占位来说,显然2024年的B站商业化进展还远不到“完全体”。